您所在的位置:
首页
佛教频道
净空法师《公修公得 婆修婆得》

净空法师《公修公得 婆修婆得》

更新时间:2022-11-04 13:40:46

  1佛法是平等的,人人都可以修成,人人都可以得到,问题就是你肯不肯修?

  2所谓“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”,不修就不得,这个问题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。

  3有一些学佛的同修,有一个很大错误的观念,认为佛菩萨靠得住,“我靠他就行了”。

  4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,“无谁代者”,“谁”包括佛菩萨,佛菩萨也不能够代替!我们在《楞严经》里面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

  5阿难尊者起头就发生一个错误的观念,阿难跟释迦牟尼佛是堂兄弟,堂兄弟当中释迦牟尼佛是老大,他是最小的小弟。

  6释迦牟尼佛也很喜欢他,也很疼爱他,他自己也知道,所以他看到别的同学苦修,他对他们说:“你们要苦修,不修不能得道;我不必,到时候我大哥就会把‘道’给我。”

  7他是多闻而不用功,不肯真修,遇到摩登伽女之难,这才恍然大悟,原来他的大哥帮不上忙,这才觉悟到修行要靠自己。

  8所谓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,不修就不得,没有人能代替的!

  9佛法讲因果,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,因缘果报丝毫不爽。众生苦我们怎么能代?不要说我们不能代了,佛菩萨也不能代。

  10佛菩萨要能代,我们很苦,佛菩萨不代我们受苦,那佛菩萨的慈悲在哪里?

  11所谓“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”,没有说人可以把“道”这个东西送给你的。

  12如果能把“道”送给我们,佛菩萨都大慈大悲,何必要我们苦修?马上送给我就好!这个东西不行。

  13勉强说,福报可以送给你,智慧是没有办法给你的。

  14再给你讲真的,你要是没有福报,送给你福报,你消化不了,担当不起。

  15没有福报的人,你多送他一点钱财,他马上灾难就来,他没有那个钱财还得不到祸!钱财一来,祸害马上跟着就来。

  16自己不修福,你要是看到福来了,那不是福,那是祸。这是我们必须要警觉的!

  17佛教给我们福慧双修,所以成佛是两个条件,一个是福报圆满,一个是智慧圆满,所以佛称作“二足尊”。“足”就是满足,我们今天讲圆满。佛的福德、智慧都满足、都圆满。

  18佛法重在行,解是手段,行是实质。你能解不能行,你一生所修学的全都是福德,没有功德。要修功德,才能了生死、出三界。

  19我们先说什么叫“功德”?学佛的同修这里要辨别清楚,功德跟福德不一样,修福德容易,修功德不容易。

  20功德是什么?功是功夫,你修行真有功夫,有功夫当然你就有收获。

  21譬如祖师们常讲“持戒有功”,我们修行持戒有功,“三昧是德”,三昧就是定,所谓“因戒得定”,你持戒得定,这得定就是德。

  22持戒是功,三昧现前就是德,叫功德。修定有功,智慧开了,“因定开慧”,智慧开了,这是德。

  23福德可以与大众共享,我有福可以跟大家共享;功德没有办法给别人,只有靠自己修。

  24古德常讲:“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,不修就不得。”这是要靠你自己修的。不像福德,福德是我们修的福,这可以给人共享。

  25就像《坛经》上六祖所说的“此事福不能救”。

  此事是讲生死大事,修福报没用处,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。

  26要修功德,功德可以了生死、出三界。这功德跟福德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。

  27佛法是觉悟之法,你的心不觉,你的觉悟从哪里出来?绝对不是别人觉悟的,可以把它拿来当作我的,没这个道理!

  28如果这个法子行得通,我们还需要修行吗?不要了,诸佛菩萨大慈大悲,把他修行的统统给我们就好。

  29你们看《楞严经》,阿难尊者当初就是这么一个错误观念,认为佛最喜欢他,将来一定把佛法给他。到遭魔登伽女之难才晓得,原来别人所修的没有办法给自己,再亲密的关系也没办法。

  30钱财可以送给别人享受,智慧、才艺你怎么能给别人?没法子。所以这个东西确实是“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”,一定要靠自己修。

  31你自己的心不清净,哪来的智慧?佛菩萨、祖师大德对于经论的注解、注疏,你把它念了背起来,也能讲得天花乱坠,是不是智慧?不是智慧,为什么?你的心不明。

  32你的心不明,你讲出来的东西也不明。你讲的每一句话都不错,听众听起来不是味道,由此可知,清净心是多么重要!

  33我们念佛人讲清净心,就是禅家所讲“明心见性”,见性是心清净,心不清净见不到性。

  34这句佛号,就是我们修清净心的方法。我们拿佛号来修清净心。

  35心地有一分清净,与佛法就有一分相应,两分清净就两分相应。心清净,看经、看注这才真正能理解,才真正能懂得它的意思。

  36《开经偈》讲“愿解如来真实义”,这个“愿”是清净心才能够理解。

  37培养清净心没有别的方法,下手要专一。连儒家都讲“惟精惟一”,它讲精、一。

  38佛法也是如此,《弥陀经》特别主张“一心不乱”。“一心不乱”是果,“一心不乱”也是因,因果同时,这个妙!这一点希望同学们要特别的注意。

  39由此可知,我们每天二六时中,以真诚心、清净心、恭敬心,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就是念佛、念法、念僧,三宝都具足。

  40过去李老师在世的时候,有一次他在中兴大会堂讲经,公开宣布他生死自在,那时他只有七十五岁。他可以做得到,我们也可以做得到,要有这个念头才行。

  41他能做,我们也能做,他七十五岁可以做到,我们六十五岁就应该做到了,所谓“后来居上”,总不能落在他后面。你只要把理论搞清楚,方法找到,你认真去修学,没有不成就的。

  42往生没有病苦是大福报!福要修,那个福报最要紧的根源是心清净,心清净是第一福。

  43我们断一切恶,修一切善,全心全力帮助别人,那当然是福,那个福还不够大。在生死当中想走得很自在,一点病苦都没有,这种福报还不行。

  44有很多在家的大居士护持佛法,出家的这些法师弘法利生,到临终时还有病苦,你才晓得这样的福报还是敌不过业力。真正能够敌过业力,就是清净心。

  45清净心中一念不生,不但恶念没有,善念也没有,这才能敌过业力,自在往生。

  46我们把这个道理搞清楚、事实也搞清楚,我们将来走要走得自在。

  47我们晓得怎么修,知道怎么做,只要自己肯干,没有一个人得不到的。

  48“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”,没有不得的,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!

  1佛法是平等的,人人都可以修成,人人都可以得到,问题就是你肯不肯修?2所谓“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”,不修就不得,这个问题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。3有一些学佛的同修,有一个很大错误的观念,认为佛菩萨靠得住,“我靠他就行了”。4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,“无谁代者”,“谁”包括佛菩萨,佛菩萨也不能够代替!我们在《楞严经》里面看得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5阿难尊者起头就发生一个错误的观念,阿难跟释迦牟尼佛是堂兄弟,堂兄弟当中释迦牟尼佛是老大,他是最小的小弟。6释迦牟尼佛也很喜欢他,也很疼爱他,他自己也知道,所以他看到别的同学苦修,他对他们说:“你们要苦修,不修不能得道;我不必,到时候我大哥就会把‘道’给我。”7他是多闻而不用功,不肯真修,遇到摩登伽女之难,这才恍然大悟,原来他的大哥帮不上忙,这才觉悟到修行要靠自己。8所谓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,不修就不得,没有人能代替的!9佛法讲因果,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,因缘果报丝毫不爽。众生苦我们怎么能代?不要说我们不能代了,佛菩萨也不能代。10佛菩萨要能代,我们很苦,佛菩萨不代我们受苦,那佛菩萨的慈悲在哪里?11所谓“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”,没有说人可以把“道”这个东西送给你的。12如果能把“道”送给我们,佛菩萨都大慈大悲,何必要我们苦修?马上送给我就好!这个东西不行。13勉强说,福报可以送给你,智慧是没有办法给你的。14再给你讲真的,你要是没有福报,送给你福报,你消化不了,担当不起。15没有福报的人,你多送他一点钱财,他马上灾难就来,他没有那个钱财还得不到祸!钱财一来,祸害马上跟着就来。16自己不修福,你要是看到福来了,那不是福,那是祸。这是我们必须要警觉的!17佛教给我们福慧双修,所以成佛是两个条件,一个是福报圆满,一个是智慧圆满,所以佛称作“二足尊”。“足”就是满足,我们今天讲圆满。佛的福德、智慧都满足、都圆满。18佛法重在行,解是手段,行是实质。你能解不能行,你一生所修学的全都是福德,没有功德。要修功德,才能了生死、出三界。19我们先说什么叫“功德”?学佛的同修这里要辨别清楚,功德跟福德不一样,修福德容易,修功德不容易。20功德是什么?功是功夫,你修行真有功夫,有功夫当然你就有收获。21譬如祖师们常讲“持戒有功”,我们修行持戒有功,“三昧是德”,三昧就是定,所谓“因戒得定”,你持戒得定,这得定就是德。22持戒是功,三昧现前就是德,叫功德。修定有功,智慧开了,“因定开慧”,智慧开了,这是德。23福德可以与大众共享,我有福可以跟大家共享;功德没有办法给别人,只有靠自己修。24古德常讲:“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,不修就不得。”这是要靠你自己修的。不像福德,福德是我们修的福,这可以给人共享。25就像《坛经》上六祖所说的“此事福不能救”。此事是讲生死大事,修福报没用处,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。26要修功德,功德可以了生死、出三界。这功德跟福德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。27佛法是觉悟之法,你的心不觉,你的觉悟从哪里出来?绝对不是别人觉悟的,可以把它拿来当作我的,没这个道理!28如果这个法子行得通,我们还需要修行吗?不要了,诸佛菩萨大慈大悲,把他修行的统统给我们就好。29你们看《楞严经》,阿难尊者当初就是这么一个错误观念,认为佛最喜欢他,将来一定把佛法给他。到遭魔登伽女之难才晓得,原来别人所修的没有办法给自己,再亲密的关系也没办法。30钱财可以送给别人享受,智慧、才艺你怎么能给别人?没法子。所以这个东西确实是“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”,一定要靠自己修。31你自己的心不清净,哪来的智慧?佛菩萨、祖师大德对于经论的注解、注疏,你把它念了背起来,也能讲得天花乱坠,是不是智慧?不是智慧,为什么?你的心不明。32你的心不明,你讲出来的东西也不明。你讲的每一句话都不错,听众听起来不是味道,由此可知,清净心是多么重要!33我们念佛人讲清净心,就是禅家所讲“明心见性”,见性是心清净,心不清净见不到性。34这句佛号,就是我们修清净心的方法。我们拿佛号来修清净心。35心地有一分清净,与佛法就有一分相应,两分清净就两分相应。心清净,看经、看注这才真正能理解,才真正能懂得它的意思。36《开经偈》讲“愿解如来真实义”,这个“愿”是清净心才能够理解。37培养清净心没有别的方法,下手要专一。连儒家都讲“惟精惟一”,它讲精、一。38佛法也是如此,《弥陀经》特别主张“一心不乱”。“一心不乱”是果,“一心不乱”也是因,因果同时,这个妙!这一点希望同学们要特别的注意。39由此可知,我们每天二六时中,以真诚心、清净心、恭敬心,来念这一句阿弥陀佛,就是念佛、念法、念僧,三宝都具足。40过去李老师在世的时候,有一次他在中兴大会堂讲经,公开宣布他生死自在,那时他只有七十五岁。他可以做得到,我们也可以做得到,要有这个念头才行。41他能做,我们也能做,他七十五岁可以做到,我们六十五岁就应该做到了,所谓“后来居上”,总不能落在他后面。你只要把理论搞清楚,方法找到,你认真去修学,没有不成就的。42往生没有病苦是大福报!福要修,那个福报最要紧的根源是心清净,心清净是第一福。43我们断一切恶,修一切善,全心全力帮助别人,那当然是福,那个福还不够大。在生死当中想走得很自在,一点病苦都没有,这种福报还不行。44有很多在家的大居士护持佛法,出家的这些法师弘法利生,到临终时还有病苦,你才晓得这样的福报还是敌不过业力。真正能够敌过业力,就是清净心。45清净心中一念不生,不但恶念没有,善念也没有,这才能敌过业力,自在往生。46我们把这个道理搞清楚、事实也搞清楚,我们将来走要走得自在。47我们晓得怎么修,知道怎么做,只要自己肯干,没有一个人得不到的。48“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”,没有不得的,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!

最新更新

热门测算

彭祖百忌解释

热门查询工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