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
首页
佛学大辞典
术语佛学大辞典

术语

七处平满相 如来三十二相之一。两足下,两手,两肩及顶中之七处皆平满端正也。
七微 依一切有部宗所说,则虽欲界之有形质中最为单简者,亦称为八事俱生,随一不...
七昙 与悉昙同。【参见: 悉昙】
七曜 【参见: 七字部中七曜】(名数)日月与火水木金土五星也。宿曜经上曰:“...
七毗尼 七灭诤也。南山戒疏一上曰:“以七毗尼,用殄四诤。”
七治 七羯磨之治罚法,谓之七治。行事钞上二曰:“此七治法,实为良药,持于正法...
七深信 善导之散善义以深心为深信之心。信相有二种而列七种,日本亲鸾名为七信:机...
七祖相承 净土真宗之相承也。【参见: 七祖】
七种二谛 天台有真俗二谛,藏通别圆四教之四种与别接通,圆榜通,圆榜别三种也。
七种立题 天台谓一切之经题不出于人法譬之三者,而有单复具足之不同,总为七种。##...
七笔勾 【参见: 一笔勾】
七篇 戒之七聚,又曰七篇。寄归传一曰:“局提法众遂广彰守七篇。”【参见: 篇...
七聚戒 与七聚同。
七觉支 觉法有七种,故云七觉支。即七菩提分也。(名数)【参见: 七觉分】
七识 八识中之第七识也,名末那识。【参见: 末那识】
七识住 【参见: 识住】(名数)于三界五趣,长养其识,欲识自住,差别所乐,而立...
七转九例 七转,又曰七声,亦曰七例。依语尾之变化知体业等之差别者,谓之苏漫多声S...
七转第八互为因果 种子生现行,现行薰种子之法相也。【参见: 种子】
七转识 八识中末那识已下之七识,为自第八识转生之识,故对于第八识而谓之七转识。
七遮罪 大乘之七逆也。犯此七逆之一者,遮之不使受菩萨戒,故名遮罪。梵网经下曰:...
[8141]字之音。[8141]字不入经传。惟释藏中有之。释家谓佛再世...
万不一生 显杂修之失之语。谓杂修行者,万人中无一人得往生于弥陀之报土中者。
万分 菩萨之修行,至于佛位也。
万善 一切之善事也。
万境 一切之境界也。
万子轮王 初地菩萨之别号也。璎珞本业经上曰:“佛子!世间果报者,所谓十住铜宝璎珞...
万字 [8141]之形也。是印度相传之吉祥标相,梵名室利靺蹉洛刹曩S/riv...
万法 总该万有事理之语,法者自体之义,轨则之义,万有之事理,一一有自体,具轨...
万法一如 万法由因缘而生,为自然之法,因缘生之法,无有自性,无自性故空,即以空为...
万法一心 一切之法,尽为此心所生之唯心论的见地也。唐华严经三十一曰:“三界所有,...
万法是真如真如是万法 以大乘至极之义,说万法之性相也。万法指染净之诸法,真如指离染净之一味实...
万物严净愿 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中第二十七愿,使国中万物严净之愿也。无量寿经上曰:“设...
万行 一切之行法也。菩提心论曰:“复经三僧祇劫,修六度万行,皆悉具足,然证佛...
万行少善 谓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念佛所摄之善根福德无量,尔余之万行,少善根少福德也。
丈六 身长一丈六尺,是通常化身佛之身量也。佛说十二游经曰:“调达身丈五四寸,...
丈六金身 传灯录曰:“西方有佛,其形丈六而黄金色。”北史曰:“时蜀沙门法成,率僧...
丈夫 勇健之人。勇进正道修行不退者。
丈夫志干 尪弱怯劣之反对,指意志强固之勇者。堪忍永劫修行。积德猛进之菩萨。
三[何-可+尔]陀那啰梯 Sam%nidla%na-’,八转声中第七所依声也。见唯识枢要上本。
三一二乘 一、三乘,法华以前说声缘菩三乘,有证道之别是也。此三乘中声缘二乘摄愚法...
三三品 谓净土论所说女人,根缺,二乘之三体与名也。
三三摩地 【参见: 三三昧】(术语)观察所对之境之粗想,谓为寻,旧谓之觉。其细想...
三三昧 是为旧称,新称云三三摩地,译曰三定,三等持,就能修之行而名之。仁王经谓...
三三昧门 三解脱门之异名。【参见: 密教三三昧门】。
三世 又云三际。过去现在未来也。世者迁流之义。有为之事物,一刹那之间,亦不止...
三世三千佛 过去世庄严劫之一千佛,现在世贤劫之一千佛,未来星宿劫之一千佛,合成三千...
三世不可得 谓三世之诸法,不可得一实体也。维摩经弟子品曰:“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,若...
三世了达 诸佛之智慧,达观过去,现在,未来之三世,了了分明,故云三世了达。法华经...
三世因果 [一/旦]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寻因果也。因果经曰:“欲知过去因者,见其现...
三世实有法体恒有 小乘教中一切有部宗所立。三世实有谓时间的诸法体性实在也。法体恒有谓空间...

热门查询工具

热门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