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历二月初二,是民间俗说的龙抬头,也有的地方叫农事节、春耕节,或者青龙节、春龙节,处于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前后。老百姓为什么把这天叫做龙抬头?应该与天象及时令有关,源于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与惧怕,也是农耕文化的雏形。
春天来了,蛰伏一冬的害虫开始活动,老百姓要在这天驱除害虫。点着蜡烛照着房梁和墙壁,口中念念有词“二月二,照房梁,蝎子蜈蚣无处藏”,用棍棒、扫帚或者鞋子敲打梁头、墙壁、门户、床炕等象征手段,驱除蛇蝎、蚰蜒、老鼠等害虫。
2、理发:二月二,剃龙头,一年都有精神头
民间认为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,在这一天“剃龙头”,会使人鸿运当头、福星高照。因此,民谚也有“二月二剃龙头,一年都有精神头”的说法。孩子理发,叫“剃喜头”,保佑孩子健康成长,长大后出人头地;大人理发,叫“剃龙头”,辞旧迎新,希望带来好运。
回娘家:二月二,接宝贝儿,接不来,掉眼泪儿
正月新娘不回门,媳妇不走娘家,所以到了二月二,各家都接女儿回娘家。我国民间有“二月二,接宝贝儿,接不来,掉眼泪儿”的民谣,表现出父母盼女归的心态。
3、食俗:二月二,吃龙食
提到“二月二”,人们在饮食上通常讲究与“龙”挂钩。北方地区这一天,面条称为“龙须”,饺子称为“龙耳”、馄饨称为“龙牙”,汤圆则称为“龙眼”。清末的《燕京岁时记》也提到了龙抬头:“二月二……今人呼为龙抬头。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,食面者谓之龙须面。”